当前位置:首页 > 资本市场 > 正文

2023年恒指全年下跌13.82% 港股IPO募资金额创10年新低 但市场回暖趋势已显现

  2023年,宏观经济环境依然复杂,香港IPO市场不论是数量还是首发募集金额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2023年香港IPO上市家数70家,同比去年89家减少了19家。不仅如此,受疲软的市场情绪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首发募资规模亦缩水57%,创下近10年港股IPO募资金额新低。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恒生指数报收17047.39点,全年下跌13.82%, 恒生科技指数报3764.29点,全年下跌8.83%。

  不过,港股当前整体估值较低,同时今年港交所启动了多项政策改革,包括对GEM(创业板)板块变革,推出新的“简化转板机制”,以及推出缩短招股到上市的时间范围的FINI(现代化首次公开招股结算平台) ,加之明年美国存在较大的降息预期,2024年年港股IPO市场表现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港股IPO数量整体下滑

  安永华南区科技、媒体与电信行业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曾文元向界面新闻表示,其实2023年全球IPO市场都处于一个低谷阶段,港股在整个市场环境里相对比较低迷,可以看出港股资金面临流动性的问题。

  “港股长期每天的成交额在1000亿港元以下,从数值来讲比较低,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利率高,港币与美元挂钩,资金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当然也和地缘政治等因素有一定关系。”曾文元说道。

  大型IPO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情况。曾文元表示,今年港股市场缺乏大型IPO,2023年募资额超过50亿港元的IPO只有一个,相比2022年,彼时还有三个超过100亿港元的IPO项目,以及6个超过50亿港元的项目。平均筹资额大概是6.8亿港元,这个数据也是近10年新低。

  Wind数据显然,今年港股最大的IPO珍酒李渡募集资金为53.9亿港元,药明合联募集资金排在年度第二位,为40.7亿港元。

  “今年中概股回归并不火热,只有一家上市,很重要的原因是中美监管方面达成了一些共识,所以对于相对优质的企业来说,市场不好的时候,并没有那么迫切回到港股。”曾文元补充道。

  麦楷亚洲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和联合主席助·伯斯汀(Drew Bernstein)告诉界面新闻,不可否认,今年对于香港IPO市场来说是令人沮丧的一年,交易活动下降了50%。

  助·伯斯汀表示,之前港交所还能吸引一些“保底的”二次上市交易,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因为担心美国退市威胁而选择在香港二次上市。然而,如今PCAOB(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审查已经能够顺利进行,这种威胁也不复存在,而且美国的交易活动总体上流动性要高得多。房地产行业的危机和中国消费支出爆发力不强也是原因之一,因为这些行业历来是本土市场的支柱。

  富途研究团队向界面新闻表示,2023年市场整体估值下行,这都使得IPO募投估值水平承压。

  不过,港交所在近期的阶段性总结中指出,“2023年,包括香港市场在内,全球新股市场持续受疲软的市场情绪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但香港全年新股市场持续回暖。”

  界面新闻留意到,进入2023年最后一个月,香港新股上市的速度确实有所加快,共有14家公司上市,而整个下半年有39家公司上市。

  “12月上市公司相对较多,可能和投资周期有关。投资人的投资周期可能已经到了,要找地方上市,港股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曾文元说道。

  富途指出,新股IPO上市首日涨跌幅通常呈现周期性运转,市场中有一批长期关注IPO的投资者,善于在悲观时期借势,大热期退潮,而年底的大热刚好与前期的悲观周期相互扭转。

  另外,行业方面,曾文元表示,通常来说,大部分硬科技企业都会在A股排队上市,港股今年比较多的是消费类企业,总筹资达到121亿港元左右,尤其是下半年上市企业居多。另外就是医疗类的上市公司较多,也有约90亿港元的募资规模。此外,还有平台类公司,这类公司A股上市比较难,很多都会选择赴港上市。

  富途指出,今年IPO公司中新经济公司并不多,新经济公司由于业务处于成长期,对于资金的需求更大,因此需要市场给与更包容的估值。在经济持续下行周期,新经济企业增长放缓多,而今年进行IPO的公司多为传统行业,细分领域的领头羊公司较多。

  安永预计,新的一年,零售和消费品、科技、传媒和通信以及生物科技与健康行业将是筹资的主要行业。

  市场回暖迹象显现

  今年港交所有很多新政策出台。

  比如,近期,港交所就恶劣天气下维持交易推出市场谘询。同时,港交所刊发GEM上市改革咨询总结,为特专科技公司度身定制的上市规则“18C章”,且在今年一季度已经正式落地。

  此外,香港全新的现代化首次公开招股结算平台FINI于2023年11月22日正式启用,将新股定价与股份开始交易之间的时间由五个营业日(T+5)大幅缩短至两个营业日(T+2),对香港首次公开招股的结算流程进行全面现代化和数码化改革,降低成本,增加资金使用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港交所还推出了互换通和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投资者既可以用港币交易,也可以用人民币交易,有利于提高港股的流动性。

  香港政府在市场改革方面也有多项举措,如推出政策提振流动性,包括下调印花税、成立流动性小组,后续还可能会有更多提升流动性的举措。

  助·伯斯汀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港股最近几周交易量回升,以及港交所有超过90笔IPO正在酝酿之中,这些都是积极迹象。但最大的波动因素是围绕中国经济的市场情绪。

  助·伯斯汀认为,市场情绪迟早会有所改善,潮水会重新涌入香港市场。

2023年恒指全年下跌13.82% 港股IPO募资金额创10年新低 但市场回暖趋势已显现

  “一旦全球资本再次开始追逐中国市场,香港将会有大量的IPO候选公司。”他说。

  富途研究团队认为,明年IPO的情况与市场整体是否火热关系更大。“毕竟IPO是融资的过程,对IPO公司来说,更期待的是整体活跃、估值抬升。”

  曾文元则指出,对于明年的IPO情况,很重要的一点要看资金流。一是看美国的通胀是否见顶,什么时候会降息,这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二是看国际关系影响,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此前超过40%的资金都是以美元的形式进来,如果中美关系出现一些障碍,也可能会影响这些资金的流向。

  第三就是内地资金,此前香港已经推进了双柜台的互联互通模式,未来南下资金是否活跃也会影响到港股的PO市场。“港股不缺乏大企业的关注,因为还有一大批中概股未来大概率要回归,此外还有一些大型IPO在排队等待。但问题是流动性压力什么时候能缓解,这是关注的重点。”曾文元补充道。

  关于流动性方面,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预计2024年美国从加息到降息的周期转换时点或在年中才来临,港股流动性压力释放将呈现“先慢后快”态势。随着美国降息预期交易升温,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被动升值,港股的估值及流动性的挤压均有望舒缓。预计中国将维持宽货币政策推动融资成本下降,资金有望继续南下继续支撑。

  安永研究认为,2024年香港资本市场仍面临多重挑战,IPO活动复苏依赖资本市场的复苏和市值的恢复。GEM改革在即,意在“活化”市场。一方面通过引入新的“简化转板机制”,引导部分有上市意向的公司提早登陆GEM。另一方面,通过新的财务资格测试,吸引研发驱动的成长型公司。此外,内地IPO收紧,部分企业,特别是零售和消费品企业将转道香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