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风险和机会
- 金融资讯
- 2024-02-01
- 5638
$特斯拉(TSLA)$
TSLA是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纠结的企业,我是一个model3前车主,但是现在每天开的是国产造车新势力。 在股票上我跟大多数投资者一样进进出出,踏空,追涨,套牢,杀跌,吃反弹,赚钱又亏钱。
风险
其实特斯拉的风险早在2022年底暴跌时充分体现,4680彻底失败,cybertruck遥遥无期,中国的激烈竞争已经开始,被迫降价,毛利率断崖式下跌。特斯拉的单车利润从辉煌时的1.5w美金跌到0.5w美金。 彼时按照23年200w辆交付计算也就是100亿利润,按照汽车股给20PE来计算也才2000多亿美金美金市值。 然而特斯拉最后在100美金止跌大幅反弹,一步迈到300美金。 这个3200美金,30+PE,是在2023年的30%+增速下,最悲观情绪下给的最低估值。
最糟糕的电话会议,连2024的交付指引都不给了。车子仍在降价卖不出去,盈利能力似乎还要下行。 24年100亿利润,0%增速?。这样看最起码要跌到100块去。回到30PE都高估了?
机会
毛利率
其实特斯拉扣除积分的单车毛利率已经见底了,在Q4升为17.1%。比Q3的16.4%。 考虑到特斯拉的ASP比去年又降低了不少,成本下降的速度是惊人的。 其中最核心的锂矿现货已经跌破10w RMB。 但是特斯拉在2021-2022年跟部分锂企业签订了3-5年长协,长协中有一部分是浮动定价的,需要等1-2个季度体现,而有一部分固定锂价的长协。这些长协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但是总体来说,假设零售价不大幅度调整, 考虑到预期会在2024Q2发布新款model Y,在中国价格会有一定回升,特斯拉在2023年Q4的毛利率回升是可持续的。 预期价格平稳的情况下毛利率也许能保持在18-20%。
这看似很低,但是我们要考虑特斯拉的同行们,可能只有理想汽车才能保持10%以上的毛利率,但它不是纯电动车。而且面对竞争,理想也很难维持20%的毛利率。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亏损补贴不可能是长期的,小鹏蔚来新势力们的现金可能只能坚持不了太久,而燃油巨头们在2024年仍然无法下场做一个好的产品。 特斯拉的低毛利率是必然短期的。 叠加了经济周期+短期竞争的短期效应。
需求/销量
华尔街唱空的声音认为纯电车的天花板已经见到了。我是绝对不同意的,现在中国以外新能源的渗透率极低,而欧盟仍然有2035转向纯电的共识。
美国市场: 2023年仍然保持39%增速,同时2024年叠加IRA直接降价的利好肯定能保持一定增速。 有人担心2025年如果共和党上台可能会有一定扰动,但是Elon本身是亲共和党的。 特斯拉单一品牌在美国新能源市场的市占率逐年升高现在接近60%。 特斯拉现在在全美整车的市占率才4.2%。假设纯电车占据40-50%的份额,特斯拉如果扩充足够的SKU,在北美可能还有5倍的空间,大概是300w辆。
中国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尤其是增程车吃掉了市场份额。但是特斯拉依然比别的纯电车销量高了一个级别。 考虑到23年仍然是增长的,24年不太可能出现下滑。24年model Y的改款会有重要带动,预期24年销量略增。 加上modelQ,预期天花板可能在150w/辆年。
欧洲市场:受到补贴等等扰动。 中美以外的市场可能继续慢速增长。
现有车型天花板。
3/Y的天花板在200w/年。
cybertruck25年预期25w销量,天花板在50w/年。
model Q的天花板在200w/年。
特斯拉现有几款车型应该能做到500-550w辆/年的销量。可能在2027-2028年实现。利润中枢大概在300亿/年。
23年的需求很差的主要因素是特斯拉库存周期加长,现车周期在16天,同时反复降价。考虑到宏观经济、竞争、车型款式太旧、媒体曝光不足等等因素,特斯拉的真实需求可能是今年的一个低点,大概在20-30%增速左右。 但是产量今年增加了38%。 过高的产量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导致他为了库存周期不得不反复降价。
24年的需求不会这么差有几个原因,首先美国尤其北美IRA更加利好。其次model Y改款,model3改款登陆北美和海外。然后cybertruck在北美的上路和供不应求会有广告作用。 最重要的24年的产能扩张不会跟23年那么大,可能只有10%达到200w辆,加上cybertruck也只有210w。那么增加的20-30%需求有可能导致供不应求。特斯拉不但不会降价,反而会涨价。所以24年的体感需求会很强。
25年modelQ的上市,cybertruck的上批量交付会进一步促进需求。
所以我认为特斯拉整车业务可能已经需求见底了。
FSD/AI
FSDbeta12 会在几个月内北美推送,目前来看反馈还不错,偏正面。跳票了很久,但是兑现。
其实中国市场已经证明,自动驾驶是有市场意义的。目前从华为/小鹏来看多加3-4w RMB的用户70%都会选择带高级智驾的版本,客户愿意多付出15%的车价。 FSD在北美的渗透率天花板可能被低估了。
假设随车我认为FSD 1w美金的售价可能每年可以带来50-100亿美金的营收/利润。如果作为Saas的3k美金的话 也是类似100亿美金左右的营收。 这块的估值会比较高。
optimus和Dojo不知道如何估值。暂且当白送。
CEO的问题
很多人质疑Elon不是最佳的CEO。确实很多方面来看是这样。如果不是Elon,我想特斯拉光靠造车业务都能稳住一万亿美金的市值。 只因为特斯拉现在的产品序列实在是太反人类了,主流产品全部挤在25-30w一个价位,只提供非常极端简单的配置,忽视家用车需求。而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不同的价位是完全不同的市场,特斯拉这些年都把自己锚定在市场的一小部分,然后靠一款8年前发布的产品和一款5年前发布的套娃产品来打市场。(这另一方面说明北美市场过于落后以至于可以不思进取)。
其实特斯拉只需要像理想一样出一个L789或者宝马那样12345678就行,覆盖所有的价位,然后每半年出一个新款,每年来一批小改款。 这样可以天天登上媒体头条做免费的流量和广告,门庭若市每天都有闲人来看新车然后随手下订。 而年轻粉丝完全可以每年买一辆从低到高升级一遍。
所以回到原先的需求问题,其实所有的需求问题都不是需求问题,都是供给问题。只要供给足够好就肯定有需求。
我理解Elon就不是库克这种CEO,Elon只擅长从零到一,也只热爱从零到一。特斯拉濒临破产的时候他勉为其难做了从1到10的事情(model3)。 生存危机解决之后他就沉迷于新的产品了。 从1到100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这是朱晓彤的事情。
这件事本身也是两面的,Elon有可能像乔布斯一样步子迈太大把公司玩死。也有可能挖出一个全新的产品像model3一样继续领先10年然后市值再加个零。
从股东的角度来说产品青黄不接的2023年会比较难受,但是24年未必是这样一个难受的年份了。
怎么估值
回到估值的问题。
如果我们目光看着24年,那么确实可以卖出了,24年200w的3/Y加上10w的cybertruck,利润也就是100亿出头,按这么说增速为0,只能给2000亿估值。
但是我们应该学学AMD,看27年,200w的3/Y,50w的cybertruck,25-50w的modelQ,可能是150亿-180亿的利润,30%的增速了。虽然增速也不快。
如果加上FSD的100亿,250-300亿的利润,可能估值会回到9000-10000亿。
但是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低渗透率,FSD/机器人的广阔未来,特斯拉的泡沫在下一轮周期会吹到多大是个问号。
现实一点考虑到技术面,我认为100美金是绝对低估的不太可能跌到,150-180就可以逐步买入了,120-130是可以重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