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经资讯 > 正文

临期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预测 2026年中国临期食品市场规模或达471亿元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如超市的“临期食品专柜”销售的即是临期食品。

随着反食品浪费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临期食品的处置和销售引起社会和行业的广泛关注。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开始施行,其中明确“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国内临期食品流通路径

目前,国内临期食品的流通路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上游供应端、中游渠道端,以及下游的消费者和公益捐赠对象。

上游供应端:主要为食品生产商、经销商、代理商的库存商品,线上销售渠道如各大电商平台、大型超市的退货和库存商品,进口食品商的库存商品。

中游销售渠道端:主要为各大电商平台、临期食品特卖线上渠道、临期食品折扣店、连锁商超、便利店。

下游消费端(接收端):个人消费者、公益组织。

临期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预测 2026年中国临期食品市场规模或达471亿元

临期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预测

随着食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食品品类愈发多样,消费个性日益凸显,厂家和商家要精准对接市场,面临诸多难点,临期食品也可能越来越多。在企业日常经营中,主要有三大类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被纳入企业临期食品管理范围,包括加工食品(烘焙食品、休闲食品、饮料等);肉、蛋、奶、水产类等食用农产品;现制现售商品(自制面食、糕点、熟食、便当、关东煮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实施后,连锁超市、便利店企业普遍开展了减少浪费的举措:一方面加强进销存管理,提升数字化及销量预测的新技术,升级内部效期管理系统,提升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与进货的浪费;另一方面从营销角度出发,进行打折促销,减少浪费。

目前连锁超市、便利店处置临期食品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在卖场、门店设置专门临期食品的货架或区域,集中销售临期食品;第二类,退还供应商或与供应商换货进行处置;第三类,少部分企业参与食品捐赠。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临期食品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

从消费端看,受多重因素影响,消费者对于未来收入预期降低,以及消费偏好发生变化,对于商品的性价比变得更加敏感。《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显示,每年有210万人在淘宝平台挑选临期食品。其中,保质期剩余20%-50%的临期食品,因折扣低且口感不受影响,往往会迎来一轮销售高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临期与过期之间仅一线之隔,稍有不慎可能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隐患。有些临期食品虽然没过保质期,但在存放和流通中的条件变化往往会影响其实际保质期。

当前,临期食品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正加速集聚。一方面,政策利好加速释放。随着反食品浪费法的施行,反浪费不仅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更成为一种消费文化,厉行节约、绿色消费成为市场潮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临期食品进入产业化运营的阶段,有完善的产供销一体化供应链支撑,而产能增加的同时也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库存积压,因此临期食品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期。

保守按照每年零食行业有1%的库存沉淀测算,2016年临期食品行业规模约为222亿元,2020年临期食品行业规模约为300亿元。2016年-2020年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7.8%,由此推算出2026年临期食品市场规模约为471亿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临期食品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