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养老金制度等利好不断 保险股强势反弹!有险企一月涨近70%

  11月初以来,A股、港股的上市险企股价均走出了V型反弹之势。

  截至12月6日收盘,A股上市险企中的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11月1日以来的股价涨幅均超30%,分别达38.53%、31.23%及33.68%,这期间,新华保险股价涨幅也达29.48%,中国人保股价涨得最少,但也有13.4%的涨幅,均高于同期上证指数11.03%的涨幅。

  不过,这距离上市险企股价高峰时期仍有一定差距,如中国平安在2020年底股价曾高达约86元/股,经过一年多的震荡后,目前股价即便涨了也仍在“4”字头。

  保险股投资者杨先生告诉记者:“我在2021年年初买了点保险股,这一波涨了还是没有回本,亏得不少,打算继续持有。”

  泰石投资董事总经理韩玮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近期保险股的持续上涨,本质上是属于价值回归。前期市场对长期债券利率走势和保险代理人流失等因素过度悲观,导致保险股价格严重低于价值,随着基本面的不断改善,长期牛市已进入加速阶段,投资者的信心将大幅提升,以保险股为代表的蓝筹股未来都会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保险股V型反弹,中国平安H股大涨68.63%,现在是否是入局好时机?

  过去一年多,伴随整个A股市场调整,保险股股价持续超跌。

  开源证券数据显示,11月25日,A股上市险企静态PEV(价格与内含价值之比)估值及所处近5年估值分位数均处历史分位数较低位置,多数险企较2020年同期估值下降超50%。

  保险股之所以表现不好,与自身发展节奏也不无关系。过去几年,寿险行业进入深度转型期,但转型成效迟迟未体现在业绩上,新业务价值持续下跌。财险行业中的车险市场竞争激烈,非车险发展迅速,业务结构调整也在进行中。再叠加今年资本市场表现不佳,险企投资收益并不好看,又给整体业绩蒙上了一层阴影。

  兴业证券研报观点称,板块下跌源自资产负债两端疲弱。一方面,负债端受人力萎缩、疫情对长期保障型产品需求抑制持续,新业务价值持续负增长;另一方面,股票市场波动加剧与长期利率低位震荡,行业投资端承压。

  不过,11月份以来,保险股情况有所反转,多家上市险企A股、H股齐涨,且H股涨幅比港股更高。

  Wind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2月5日,中国平安H股大涨68.63%,新华保险H股也大涨56.5%,中国太保、中国人寿H股则分别上涨47.55%、47.37%,中国人保H股涨22.12%,港股上市险企中国太平及友邦保险表现也非常不错,区间涨幅分别达55.15%及40.29%。

  是什么带动了本轮保险股的“狂欢”?投资专家笑傲投资(笔名)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近期保险股之所以上涨,一是,从2020年11月30日至2022年10月31日,保险指数单边下跌时间长,跌幅大,跌了56%,已产生超跌反弹的要求;二是,保险指数PB(平均市净率)最低跌到1.03倍,大幅创历史新低。

  韩玮也认为,近期保险股的持续上涨,本质上是属于价值回归。前期市场对长期债券利率走势和保险代理人流失等因素过度悲观,导致保险股价格严重低于价值。

  那么,保险股后续能否维持涨势?当下是否是入局的好时机?上述投资专家笑傲投资认为,不同投资者的投资要求和目标不同,如果是长线投资者,在目标位置买入保险股,仍属于在底部区域介入,如果是绝对收益投资者或短线投资者,此时买入保险股并不是好时机,从12月6日开始,保险指数放巨量后量能已经开始回落,阶段风险已在积聚。

养老金制度等利好不断 保险股强势反弹!有险企一月涨近70%

  养老金制度等利好不断,险企最悲观时刻已过,负债端资产端均有望向好

  不过,整体而言,保险股最悲观的时刻或许已经过去。近段时间来,保险行业利好消息不断,如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有来自6家保险公司的总计7款产品入围,其中不乏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太平人寿、太平养老等上市险企或旗下子公司产品,是一大利好。

  此外,记者采访还了解到,今年险企的开门红表现也不错,大额保单明显增多。“我们老大这周签了个300万元的大单,交三年总保费就是900万元,最近‘开门红’支公司年交保费在50万以上的大额保单还是不少的。”某上市险企支公司代理人王猛(化名)对记者说道。

  保险代理人王忠(化名)也有同感,今年是其职业生涯的第三个“开门红”,她说:“大额保单挺多的,说明大家手里有钱,但不像前几年那么敢投了,不可能把所有钱都放在高风险的池子里,还是要有一部分钱用来当‘安全垫’,保险便有这么一个作用。”

  究其原因,与“安全感投资”不无关系,今年以来,利率持续下行,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此外,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股票市场波动较大,近期,债市甚至也受冲击,相应的基金表现也不如人意,对比来看,保险产品虽然收益率不高,但保底利率写在合同中,收益有保障,自然受到市场欢迎。

  展望后市,中金公司研报观点认为,过去几年新单保费持续负增长导致投资者对于行业的预期较为悲观,中资寿险板块当前估值和持仓处于历史底部,当前估值水平隐含较大幅度估值超调;其次,本轮长达3年的行业改革中寿险负债端跌幅最大的时期已经过去,2023年有望成为复苏的起点;此外,投资者对于权益市场的情绪是当前时点压制板块估值修复的重要因素,市场情绪回暖有望开启板块估值修复。

  兴业证券研报观点指出,展望2023年,从负债端来看,短期看,储蓄需求在资本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或持续回暖,保障需求受疫情影响渐进式复苏。长期看,保险需求空间仍大,健康、养老、财富管理是未来重点。供给层面,渠道端预期代理人规模逐步触底企稳,且队伍素质将随改革推进而提升;银保等多元渠道布局加速,有望延续较快增长态势。产品端以增额终身寿为代表的储蓄型产品特色鲜明,新单销售预期向好,而重疾险等保障型产品短期内或仍低迷,未来建立针对不同客群和疾病群的多层次产品体系是突破方向;从资产端来看,经济修复预期下,投资将随地产风险缓释、权益市场回暖和利率触底逐步企稳。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彭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