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造假!本田合资零部件供应商承认质检造假
- 资本市场
- 2023-07-04
- 85340
5月19日,本田汽车和日立组建的零部件合资企业日立安斯泰莫(Astemo)对外公布关于2021年底披露的刹车及悬挂系统质检造假的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日立安斯泰莫(Astemo)生产的22种产品包括汽车/摩托车零部件、铁路车辆零部件和工业用零部件,在15个国内外工厂存在质检造假现象,相关产品涉及汽车的刹车及悬挂系统、铁路用阻尼器、产业用阻尼器等,违规产品数量超2亿件,其中部分产品的造假行为可追溯至40年前。此外,调查中,除了没有实施定期试验、虚假报告试验结果等问题外,还发现未经客户批准变更设计规格等不当行为。
实际上,早在2021年12月22日,日立安斯泰莫已公开承认公司旗下工厂存在不检查或篡改数据等违规行为,违规产品涉及山梨工厂生产的5.7万起刹车零部件和福岛工厂约1000万个悬挂零部件,违规行为从2000年至2021年10月,持续约20年,违规产品影响波及汽车、摩托车等16家厂商,包括丰田、日产、本田、铃木、马自达、斯巴鲁、大发工业等,随后日立安斯泰莫就此事道歉,彼时日立安斯泰莫总裁&CEO柯睿思称,上述违规行为是员工对检查的重要性认识度不够、监督系统不完备,且公司人手不足无法按照要求展开测试。
之后日立安斯泰莫对全球的140家工厂进行调查,从本次最新调查结果来看,调查结果显示本次受影响的工厂和客户范围比之前披露的要多得多,相关产品涉及汽车、摩托车、铁道车辆、工业等领域,件数也从此前公布的逾1000万件增至2亿件以上。此外,部分产品的不当行为已经持续了大约40年,从1983年1月到2023年4月。不过截至目前,日立安斯泰莫暂无对涉事产品进行召回,该公司表示其在研发、生产过程中所设定的标准非常严格,留出了充分的余地,即使存在造假行为,安全性和性能没有问题。
在当日新闻发布会上,日立安斯泰莫总裁兼CEO柯睿思(Brice Koch)表示:“由于不当行为给我们的客户和其他相关方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和担忧,我们深表歉意。我们认真对待调查结果,对此次曝光的不当行为和监管不力深感遗憾,并将培育强大的合规文化,以防止再次发生。”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Hitachi Astemo, Ltd)主要从事车用零部件、运输用以及产业用机械器具及其系统的开发、制造、销售等服务。日立安斯泰莫(Astemo)由日立和本田集团旗下的四家汽车零售制造商合并成立,其中,日立持66.6%的股份,本田技研工业持33.4%股份。2019年10月30日,日立集团和本田宣布将日立旗下的日立汽车系统与本田旗下的京滨、昭和、日信工业合并为一家新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动汽车传动系统、电子控制部件、底盘部件、电气系统、发动机部件、减震器、刹车和转向系统众多领域,几乎全面覆盖汽车主要零部件。今年3月,日立和本田宣布将变更日立安斯泰莫得持股比例,变更后双方各持40%的股份,并引入JIC Capital,持20%的股份。作为日本第三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日立安斯泰莫的业务规模仅次于电装和爱信。
最近几年日本汽车零部件公司及车企“造假”丑闻频繁发生,包括此前广受关注的“高田气囊”、“神钢造假” 以及“燃油泵缺陷”等等。《》此前报道,2017年10月,钢铁生产企业神户制钢所承认篡改部分铜、铝产品检验数据,以次充好供应客户;2018年7月,日产汽车公司承认,该公司在日本国内的5家工厂存在尾气排放和油耗测量数据造假问题;2020年10月,日本国内最大的汽车安全带供应商“日本均胜安全系统公司”被指对部分在强度测试中没有达标的安全带进行了“数据篡改”;2021年2月,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曙光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丰田、本田、马自达、三菱等车企的供应商)向公众道歉,该公司4家日本本土工厂生产的刹车及其零部件产品中,约有11.4万件产品的数据是篡改或者编造出来的。其中,约5000件没有达到与汽车厂商约定的标准值。而根据曙光公布的时间来看,造假行为长达20年之久,被波及到的企业包括丰田、日产在内的10家日系车企;2022年3月4日,日本丰田汽车集团旗下子公司“日野汽车”向外界承认引擎数据存在造假,造假时长距今已近20年。
而在近段时间,丰田全资子公司大发汽车工业株式会社(下称“大发汽车”)也接连披露两起质检造假行为。上月末,大发汽车发布公告承认旗下四款车型(丰田Yaris Ativ、Perodua Axia、丰田Agya和一款未公开的产品)在侧面碰撞测试中存在造假行为,这一行为波及约 8.8 万辆小型汽车;5月19日,大发汽车再次发布公告称,在碰撞安全测试中再次发现违规行为,涉及车型包括在日本销售的大发Rocky和丰田Raize混动车型,数量超7.8万辆,最终决定停止销售这两款车型。
《》认为,日本企业作为以工业为发展的国家,“工匠精神”的生产制造标准得到国际广泛认可,但接连被曝出造假事件不仅影响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利益,同时也会对消费者的安全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