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增三降” 五大险企期中成绩单来了
- IT宏观
- 2023-09-14
- 8220
截至8月29日晚间,A股五大上市险企已全部完成半年度业绩披露。
上半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合计实现净利润(指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同)1341.88亿元,具体而言,呈现“两增三降”格局。
与此同时,上述五大险企上半年投资表现随之浮出水面,共计实现总投资收益2588.74亿元,较去年同期小幅增长。
净利润“两增三降”
整体来看,五大险企盈利表现出“两增三降”的格局。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实现净利润698.41亿元,同比下降1.2%;中国人保实现净利润198.81亿元,同比增长8.7%;中国太保实现净利润183.32亿元,同比下降8.7%;中国人寿实现净利润161.56亿元,同比下降36.3%;新华保险实现净利润99.78亿元,同比增长8.6%。
对于行业净利润下降,有业内人士表示,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后,部分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了险企的业绩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受部分类型人身险产品销售火热影响,五大险企寿险业务的保费实现较快增长。同时,新业务价值也取得较为明显的提升,新业务价值普遍出现了“双位数增长”。
上半年,中国人寿保费收入达4701.15亿元,同比上升6.9%,实现新业务价值308.64亿元,同比上升19.9%;太保寿险实现规模保费1695.74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新业务价值73.61亿元,同比增长31.5%。新华保险保费收入1078.5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新业务价值24.7亿元,同比增长17.1%。人保寿险实现保费788.13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新业务价值24.9亿元,同比增长66.8%。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新业务价值259.60亿元,同比增长45.0%。
在备受关注的银保渠道方面,各家险企表现均可圈可点。上半年,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总保费达620.66亿元,同比增长45.7%。中国太保银保渠道实现保费221.45亿元,同比增长7.7%,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05.0%。新华保险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368.3亿元,同比增长18.1%。中国人保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443.37亿元,同比增长12.9%,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31.1%。中国平安银保渠道实现新业务价值28.25亿元,同比增长174.7%。
投资收益分化
上半年,五大险企共计实现总投资收益2588.74亿元,较去年同期小幅增长,各家在投资收益方面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上半年实现总投资收益分别为876.01亿元、796.39亿元、382.49亿元、314.86亿元、218.9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41.6%、4.1%、-2.6%、1.5%。
净投资收益方面,除了中国太保净投资收益实现增长,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新华保险等净投资收益同比减少,净投资收益率均出现下滑。记者梳理发现,分红收入变动的影响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中国人寿解释称,净投资收益同比减少、净投资收益率下滑是受新增配置收益率及权益类品种分红下降影响。中国太保表示净投资收益增长的主要原因,则是股息和分红收入的增长。
总投资收益率方面(中国太保非年化,其余四家均是年化数据),上半年,上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41%、3.4%、2.0%、4.9%、3.7%,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8个百分点、上升0.4个百分点、下降0.1个百分点、下降0.4个百分点、下降0.5个百分点。
对于总投资收益率下降,中国人寿表示,主要受公开市场权益品种实现收益下降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险企旗下的资管业务有明显新突破。例如,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人保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突破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3.9%。新华保险旗下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达624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5%。
优化资产负债匹配
从利润和投资收益变动的影响因素来看,公开市场权益资产收益是重要变量之一。业内人士表示,从当前来看,险企需要在负债端合理控制成本,优化产品策略,控制利差损风险,同时在投资端压缩资产负债的久期缺口,优化资产配置。
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下半年随着稳定经济增长、活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的出台,经济有望持续恢复,市场信心逐步改善。总体来看,下半年A股市场整体机会大于风险,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关于下半年权益资产的配置,刘晖称,将注重权益投资的稳中求进,在权益市场重视中长线布局,持续做好持仓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机会把握。通过分散化的策略、差异化的管理人等手段,在稳定降低波动的同时统筹收益实现。
中国太保资产总经理余荣权表示:“股票市场具有长期配置的吸引力,现在应该是投资优质上市公司股票的时机,我们会在比较低的位置逐步增加优质股票的配置。”具体配置方向上,余荣权称,当前主要是看好低估值、高分红、高股息的品种。同时,看好在全球通胀背景下,部分具备稀缺性和垄断性的资源类资产以及受益于中国经济转型的优质成长公司,包括科技消费领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