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一创01 : 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信用评级报告
- IT宏观
- 2023-09-22
- 2534
原标题:23一创01 : 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信用评级报告
报告名称 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3 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 债券(第一期)信用评级报告
信用等级公告
DGZX-R【2023】01316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通过对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主
体及其拟发行的 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主体信用等级为 AAA,评级展望为稳定,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品种一的信用等级为AAA,品种二的信用等级为AAA。
特此公告。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评审委员会主任:
二〇二三年九月十四日
评定等级
主要观点
发债主体: 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
债项信用等级: 品种一:AAA
一创业证券”或“公司”)主要从事证券经纪、
品种二:AAA
固定收益、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投资银行等证
主体信用等级: AAA
券业务。本次评级结果表明公司资产管理及基金
评级展望: 稳定
管理业务优势较为显著,固定收益业务和经纪业
务转型持续推进,同时公司外部融资渠道畅通,
债项概况
能够为业务开展及债务偿还提供良好保障;但公
注册总额: 不超过60亿元(含60亿元)
司净利润有所波动,盈利的稳定性有待提升;
本期发债规模: 品种一、品种二总计不超过20亿
元(含20亿元),两个品种设置
2021~2022年末,由于次级债计入附属净资本
品种间回拨选择权,回拨比例不
金额减少,公司净资本总额有所下降。
受限制
本期债券期限: 品种一为3年,品种二为5年
优势与风险关注
偿还方式: 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
发行目的: 偿还有息债务、补充流动资金
主要优势/机遇:
? 公司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业务优势较为显著,
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单位:亿元、%)
子公司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项目 2023.6 2022 2021 2020
“创金合信”)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排名居
总资产 501.48 478.07 431.47 406.36
154.51
所有者权益 152.61 149.89 144.35
前,行业竞争力较强;
净资本* 92.81 91.43 98.75 101.74
? 公司固定收益业务向交易驱动转型持续推进,
营业总收入 14.45 26.11 32.55 31.20
债券交易量逐年增长;
净利润 3.83 4.65 8.24 8.79
? 公司推动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且不断处
总资产收益率 0.94 1.25 2.46 2.87
加权平均净资产
置存量项目风险,股票质押业务规模逐年下降;
2.14 2.76 5.26 7.31
收益率
? 公司外部融资渠道畅通,融资方式丰富,能够
净资本/净资产* 64.72 64.12 70.62 74.98
对业务开展及债务偿还提供良好保障。
净资本/负债* 39.51 42.88 58.79 63.31
风险覆盖率* 245.11 256.84 296.24 308.63
主要风险/挑战:
资本杠杆率* 22.15 23.25 28.47 29.43
? 受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公司净利润有所波动,
流动性覆盖率* 235.63 226.03 234.52 354.24
净稳定资金率* 186.86 196.40 178.61 176.70 盈利的稳定性有待提升; 注:公司提供了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财务报表,立信会
? 2021年以来,公司自有负债规模有所扩大,资
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0~2022年财务报表分别进
产负债率和净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
行了审计,并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2023年1~
6月财务报表未经审计,且总资产收益率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未
? 2021~2022年末,由于次级债计入附属净资
经年化。*为公司本部口径数据。
本金额减少,公司净资本总额有所下降。
展望
评级小组负责人:李 喆
预计未来,随着第一创业证券资产管理及基
评级小组成员:马时伊 赵子媛
金管理业务优势继续巩固和业务转型的稳步推
电话:010-67413300
进,公司的综合实力将保持稳固。综合考虑,大
传真:010-67313555
公对未来1~2年第一创业证券的评级展望为稳
客服:4008-84-4008
评级模型打分表结果
本评级报告所依据的评级方法为《证券公司信用评级方法》,版本号为 PF-ZQGS-2022-V.5.1,该方法已在大公官网公开披露。本次评级模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动公司市场拓展与业务发展。
注:大公对上述每个指标都设置了1~7分,其中1分代表最差情形,7分代表最佳情形。
评级模型所用的数据根据公开及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最终评级结果由评审委员会确定,可能与上述模型结果存在差异。
评级历史关键信息
债项评级 | 评级时间 | 项目组成员 | 评级方法和模型 |
- | 2023/06/26 | 李喆、赵子媛 | 证券公司信用评级方 法(V.5.1) |
- | 2020/06/15 | 李佳睿、李喆 | 证券公司信用评级方 法(V.3.1) |
评级报告声明
为便于报告使用人正确理解和使用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出具的本信用评级报告(以下简称“本报告”),兹声明如下:
一、本报告所载的主体信用等级仅作为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使用,未经大公书面同意,本报告及评级观点和评级结论不得用于其他债券的发行等证券业务活动。
二、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与大公、大公子公司、大公控股股东及其控制的其他机构不存在任何影响本次评级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审慎性的官方或非官方交易、服务、利益冲突或其他形式的关联关系。
大公评级人员与评级委托方、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之间,不存在影响评级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审慎性的关联关系。
三、大公及评级项目组履行了尽职调查义务以及诚信义务,有充分理由保证所出具本报告遵循了客观、真实、公正、审慎的原则。
四、本报告的评级结论是大公依据合理的技术规范和评级程序做出的独立判断,评级意见未因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和其他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的不当影响而发生改变。
五、本报告引用的资料主要由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提供或为已经正式对外公布的信息,相关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均由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信息公布方负责。大公对该部分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不作任何明示、暗示的陈述或担保。
由于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信息公布方提供/公布的信息或资料存在瑕疵(如不合法、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及无效)而导致大公的评级结果或评级报告不准确或发生任何其他问题,大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无论是对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或任何第三方)。
六、本报告系大公基于评级对象及其他主体提供材料、介绍情况作出的预测性分析,不具有鉴证及证明功能,不构成相关决策参考及任何买入、持有或卖出等投资建议。该预测性分析受到材料真实性、完整性等影响,可能与实际经营情况、实际兑付结果不一致。大公对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
七、本报告债项信用等级在本报告出具之日至本期债券到期兑付日有效,主体信用等级有效期为2023年9月14日至2024年9月13日,在有效期限内,大公将根据《跟踪评级安排》对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跟踪评级,且有权根据后续跟踪评级的结论,对评级对象做出维持、变更或终止信用等级的决定并及时对外公布。
八、本报告版权属于大公所有,未经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复制、转载、出售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须注明出处,且不得歪曲和篡改。
发债概况
(一)本期债券情况
本期债券是第一创业证券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分设两个品种,其中品种一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品种二为5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品种一、品种二总计发行规模不超过20亿元(含20亿元),两个品种设置品种间回拨选择权,回拨比例不受限制。本期债券票面利率为固定利率,采用单利按年计息,不计复利,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最后一期利息随本金的兑付一起支付。债券面值 100元,按面值平价发行。本期债券在破产清算时的清偿顺序等同于公司普通债务。
本期债券无担保。
(二)募集资金用途
本期债券的募集资金将用于偿还有息债务、补充流动资金。
发债主体
(一)主体概况
公司前身佛山证券公司成立于1993年4月,初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于1997年12月与中国人民银行脱钩改制并增资至8,000万元,同时更名为佛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4月,佛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第一创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增至7.47亿元,并将注册地迁址广东省深圳市。后经2008年8月和2011年8月两次增资扩股,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9.70亿元,并于2012年2月更为现名。2016年5月,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码:002797),同时注册资本增至21.89亿元。2017年5月,公司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至35.024亿股。2020年7月22日,公司非公开发行新增股份7亿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注册资本由 35.024亿元增加至 42.024亿元。2023年 5月,公司第一大股东由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创集团”)变更为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管”)。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持股比例排名前五的股东分别为北京国管、北京京国瑞国企改革发展基金(有限合伙)、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和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1.06%、4.99%、4.99%、4.99%和2.94%。公司股权较为分散,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见附件1-1)。
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不含股票、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以外的公司债券)承销;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融资融券;代销金融产品;证券投资基金托管。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共有58家分支机构,其中24家分公司、34家营业部。同期末,公司共有6家一级子公司(见附件1-3),其中 4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为第一创业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一创投行”)、第一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创投资”)、深圳第一创业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资本”)和第一创业期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一创期货”);深圳市第一创业债券研究院是公司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发起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办资金均由公司出资;公司控股创金合信,持股比例为51.07%。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未决诉讼、仲裁事项主要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纠纷,涉及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阜新中科环保电力有限公司、苏州茂裕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和何巧女等企业及自然人。2022年及2023年1~6月,公司未发生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10.0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一千万元的须披露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二)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依法行使决定公司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等重大事项的职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行使执行股东大会决议、召集股东大会、决定公司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等职权。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5名;董事会下设5个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公司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代表监事3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总裁、副总裁、财务总监、合规总监、董事会秘书、首席风险官等。2023年6月,公司原董事长刘学民先生因年龄原因离任,吴礼顺先生担任公司董事长,此外,2023年5~6月,公司部分董事、监事因工作原因或任期届满发生变动。同期末,公司组织架构情况见附件1-2。
(三)征信信息
根据公司提供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企业信用报告,截至2023年7月17日,公司本部未曾发生信贷违约事件。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公司在债券市场发行的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均正常还本付息。
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2022年1月26日,公司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3,218.37万元,该起被执行案件涉及公司一只存量定向资管计划项下的债券质押式协议回购违约,根据目前已经生效的仲裁裁决书,该起被执行案件由案涉产品资产承担相应的责任。截至2023年9月5日,该起案件尚在执行过程中。
偿债环境
(一)宏观环境
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202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向好态势,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的不断显现,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将稳步提升。
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一定阻力,政府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全年GDP比上年增长3.0%。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政府出台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积极的财政政策前置发力,强化跨周期调节,加快地方债券特别是专项债券发行使用,通过大规模留抵退税,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困难帮扶,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充分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灵活使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2022年面对形势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上半年主要指标总体改善,但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基础尚不牢固,宏观政策将继续围绕扩内需、稳就业、防风险和促增长等方面加码发力。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5%,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基建投资较快增长,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房地产呈现企稳态势,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强韧性;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央行通过降准降息等方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重点经济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财政支出持续增加、专项债前置发力以及税费优惠政策优化延续等举措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整体来看,2023年在市场信心逐渐回升,以及国内扩内需、促消费等政策相互配合作用下,我国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向好。
(二)行业环境
我国证券公司短期盈利承压,但整体资本实力持续增强,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和行业监管制度的完善为证券行业规范平稳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重要参与主体。近年来,我国证券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能力稳步提升,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实行、债券市场发行规模持续扩大、居民总资产中金融资产占比增加、金融科技持续赋能数字化转型等为证券公司多项业务拓展带来机遇和支撑。但另一方面,证券市场行情波动、债券违约率上升等因素也增加了证券公司发展环境的复杂性。
受市场行情变化影响,我国证券公司收入及利润水平近年来有所波动。2020~2021年,证券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证券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双降”。同时,随着业务重心逐步向重资本业务倾斜,证券公司更加注重资本补充,净资产和净资本规模均持续增长,资本实力逐步成为证券公司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截至20221
年末,证券行业整体风控指标均高于监管标准。
费优惠政策优化延续等举措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整体来看,2023年在市场信心逐渐回升,以及国内扩内需、促消费等政策相互配合作用下,我国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向好。
(二)行业环境
我国证券公司短期盈利承压,但整体资本实力持续增强,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和行业监管制度的完善为证券行业规范平稳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重要参与主体。近年来,我国证券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能力稳步提升,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实行、债券市场发行规模持续扩大、居民总资产中金融资产占比增加、金融科技持续赋能数字化转型等为证券公司多项业务拓展带来机遇和支撑。但另一方面,证券市场行情波动、债券违约率上升等因素也增加了证券公司发展环境的复杂性。
受市场行情变化影响,我国证券公司收入及利润水平近年来有所波动。2020~2021年,证券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证券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双降”。同时,随着业务重心逐步向重资本业务倾斜,证券公司更加注重资本补充,净资产和净资本规模均持续增长,资本实力逐步成为证券公司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截至20221
年末,证券行业整体风控指标均高于监管标准。
2023年1~6月 | 2022年 | 2021年 |
11.65 | 11.06 | 10.59 |
2.86 | 2.79 | 2.57 |
2.13 | 2.09 | 2.00 |
2,245.07 | 3,949.73 | 5,024.10 |
- | 1,423.01 | 1,911.19 |
- | - | 249.87 |
- | - | 20.90 |
- | - | 233.95 |
- | - | 149.64 |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化,我国证券行业监管呈简化事前审批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力度的趋势,中介机构责任进一步压实,监管制度的持续完善为证券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1年,《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和《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相继出台;2022年,围绕注册制发行制度改革证监会出台《关于注册制下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的指导意见》、《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文件,规范注册制下证券公司上市保荐业务,进一步细化了上市公司退市流程和相关监管要求,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与发展继续走向深入。此外,《关于注册制下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的指导意见》和《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等的发布规范了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行为,不断提高执业质量。
财富创造能力
(一) 市场竞争力
公司在证券行业内排名处于中游水平,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和股权投资业务有一定优势,子公司创金合信多只产品收益率行业排名靠前。
公司在证券行业内排名整体处于行业中游水平,其中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和股权投资业务有一定优势。公司控股子公司创金合信公募基金和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62
月末,创金合信旗下多只权益基金、短债基金收益率在同类产品中排名靠前。
财富创造能力
(一) 市场竞争力
公司在证券行业内排名处于中游水平,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和股权投资业务有一定优势,子公司创金合信多只产品收益率行业排名靠前。
公司在证券行业内排名整体处于行业中游水平,其中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和股权投资业务有一定优势。公司控股子公司创金合信公募基金和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62
月末,创金合信旗下多只权益基金、短债基金收益率在同类产品中排名靠前。
2021年 | 2020年 |
53 | 50 |
49 | 43 |
49 | 41 |
34 | 26 |
60 | 57 |
49 | 38 |
43 | 36 |
48 | 23 |
37 | 37 |
21 | 18 |
(二) 运营能力
1、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业务
公司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业务优势较为显著,子公司创金合信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排名居前,行业竞争力较强。
公司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业务优势较为显著,主要包括集合资产管理、单一资产管理和专项资产管理等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和子公司创金合信从事的公募基金和私募资产管理业务。
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方面,2020~2022年末,受资管新规和银行委外需求萎缩影响,公司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受托管理资金总额持续下降,面临一定转型压力。公司不断丰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品种及产品线,2021年以来FOF产品规模不断增长;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产品种类持续拓展,重点围绕供应链/应收账款、租赁债权、贷款债权等基础资产类型发展批量业务,同时发展类REITs、CMBS等产品类型;公司布局公募REITs业务,2022年设立以公募REITs为主要投资标的的集合资管产品2只。随着公司布局FOF、ABS及公募REITs等业务,2023年6月末,公司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受托管理资金规模有所增长。
公司公募基金和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持续稳健发展。截至2023年6月末,创金合信设立并在存续期的产品有640只,其中私募资产管理计划545只,证券投资基金95只。2020年以来,创金合信受托管理资金总额持续增长,其中,2021年,投资业绩向好和客户服务能力提升,带动创金合信受托管理资金总额同比大幅增长。公募基金管理业务上,创金合信已建立固收、权益、量化、指数、MOM、FOF、QDII等多类型的产品线,并在周期、新能源、医药、消费、科技等行业进行了产品布局;私募
资产管理业务上,创金合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解决方案,加强系统建设。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2022年四季度,创金合信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在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位,行业竞争力较强。
资产管理业务上,创金合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解决方案,加强系统建设。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2022年四季度,创金合信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在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位,行业竞争力较强。
2023年6月末 | 2022年末 | 2021年末 |
656.25 | 546.98 | 582.91 |
8,960.26 | 8,395.10 | 8,107.15 |
1,072.44 | 865.76 | 691.61 |
7,887.82 | 7,529.34 | 7,415.54 |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固定收益业务
公司固定收益业务向交易驱动转型持续推进,债券交易量逐年增长;但由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公司固定收益产品销售金额持续下降。
公司固定收益业务主要分为销售业务和投资交易业务,销售业务是指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承销、参团及销售,投资交易业务是指通过固定收益及固定收益类衍生品的投资配置和做市交易等获取投资交易收益的业务。
固定收益销售业务方面,公司积极参与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固定收益产品的销售工作。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由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公司固定收益产品销售金额持续下降,同比分别下降3.63%、8.80%、33.82%和10.18%。
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方面,公司拥有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资格,在银行间市场参与多种固定收益产品的现券、回购等交易,并履行提供市场流动性等银行间市场做市商义务,同时在交易所市场参与企业债、公司债等固定收益产品的交易。公司固定收益业务向交易驱动转型持续推进,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公司债券交易量同比分别增长14.09%、10.97%、76.70%和39.70%。
3、投资银行业务
公司投资银行业务通过一创投行开展,受业务周期和资本市场变动影响,一创投行股权及债权承销规模有所波动。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一创投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重组及新三板推荐挂牌等业务。受业务周期和资本市场变动影响,一创投行股权及债权承销规模有所波动。
2022年,一创投行传统投行业务发展,股权及债权承销规模同比均有所增长,股权融资业务方面,一创投行完成IPO项目1单、定向增发项目4单,可转债项目2单,总承销金额同比大幅增长;债权融资业务方面,一创投行完成债务融资项目34单,总承销金额同比增长6.74%。
承销金额 | ||||||
2023年1~6月 |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2023年1~6月 | 2022年 | 2021年 |
26.88 | 89.90 | 31.39 | 116.86 | 3 | 7 | 5 |
82.23 | 127.55 | 119.50 | 139.68 | 18 | 34 | 29 |
109.11 | 217.45 | 150.89 | 256.55 | 21 | 41 | 34 |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新三板业务方面,2022年,一创投行发力新三板挂牌推荐业务,完成新三板挂牌推荐项目7单。
截至2023年6月末,一创投行持续督导新三板挂牌企业37家。
4、证券经纪及信用业务
公司推动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持续丰富产品线,同时,公司不断处置存量项目风险,股票质押业务规模逐年下降。
公司证券经纪及信用业务包括向客户提供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融资融券、金融产品销售、股票质押式回购等金融服务。此外,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一创期货从事期货业务,包括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等业务。
公司持续推动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完成经纪业务总部组织架构调整,持续丰富产品线。
2022年,公司金融产品销售规模100.88亿元,同比增长12.03%,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销售规模80.16亿元,同比增长58.35%。
融资融券业务方面,2020~2022年末及2023年6月末,公司融资融券本金余额分别为56.65亿元、72.89亿元、58.92亿元和60.84亿元。2021年,证券市场行情整体回暖,企业融资意愿回升,同时公司加大营销推动,促进融资余额上涨。2022年,证券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市场活跃度有所下降,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下降。
股票质押业务方面,公司不断处置存量项目风险,2020~2022年末,公司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中股票质押式回购余额分别为6.89亿元、5.29亿元和3.00亿元,股权质押业务规模逐年下降。2023年6月末,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余额为4.30亿元,规模略有增加。
期货业务方面,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一创期货从事期货业务,在零售业务方面重点推动区域产业客户套保避险业务,提供线上服务,拓展客户开发渠道;机构业务方面以ETF期权避险及“黑色系期货”为突破口,开发产业客户,服务实体经济。
5、自营投资及其他业务
受证券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公司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收入波动较大,同时公司通过子公司开展私募基金管理及另类投资业务。
公司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主要包括权益类证券投资、权益类衍生品投资以及新三板做市业务。
公司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中长期基本面向好的行业及板块进行动态配置,运用各类衍生工具增强收益、对冲风险。受证券市场行情波动影响,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公司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收入波动较大。新三板做市业务方面,2023年1~6月,公司共为28家企业提供做市报价服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一创投资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业务。截至2023年6月末,一创投资及其下属子公司在管基金20只,实缴规模38.15亿元。
域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同时发挥业务协同效应,为公司综合金融服务提供支持。2020~2022年末及2023年6月末,创新资本在投金额分别为11.48亿元、10.59亿元、9.99亿元和10.00亿元。
(三) 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围绕明确的战略目标发展各项业务,持续优化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推进ESG实践,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坚持“成为有固定收益特色的、以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的证券公司”的战略目标。围绕战略目标,固定收益业务向交易驱动业务模式转型,提升交易活跃度;资产管理业务持续打造“固收+”产品体系,提升投研能力和风控能力;投资银行业务加强对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的人才布局、客户及项目储备;经纪业务加快向财富管理转型,完善机制和产品配套,强化属地资源和特色营业部建设;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深化产业视角,挖掘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投资标的项目,扩充各阶段基金形成体系化基金矩阵。
风险管理方面,2022年,公司根据《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准则,持续优化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覆盖了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洗钱风险和环境气候风险等风险类型,并已实现对各风险类型及相关信息系统、业务条线、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全覆盖。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方面,公司建立了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授权的经理层及其下设执行委员会、履行专项风险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业务及职能部门四级风险管理体系。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方面,公司颁布了《风险管理办法》、《市场风险管理办法》、《信用风险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净资本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管理办法》和《压力测试管理办法》等制度以应对风险。
ESG方面,公司成立ESG委员会,从战略高度全面推进ESG实践,持续完善ESG投研体系,健全ESG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丰富 ESG产品和服务,推进与 ESG相结合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将ESG纳入业务管理制度和流程,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但另一方面,公司作为以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的证券公司,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较大,并对战略执行和风险管理提出一定挑战。
偿债来源与负债平衡
(一)偿债来源
1、盈利能力
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业务是公司营业总收入的最主要构成,对营业总收入的贡献逐年提高;受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公司净利润有所波动,盈利的稳定性有待提升。
从业务板块构成来看,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业务是公司营业总收入的最主要构成,2020~2022年,该板块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对营业总收入的贡献度逐年提高;同期,受股票市场交投活跃度影响,公司证券经纪及信用业务收入有所波动;受证券市场波动的影响,公司固定收益业务收入有所波动;因市场估值中枢不断下行,公司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收入下降,对公司收入贡献较小;受业务周期和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规模有所波动,在营业总收入中占比始终较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与另类投资业务收入规模较小。2023年 1~6月,公司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固定收益业务收入有所增长,推动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
较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与另类投资业务收入规模较小。2023年 1~6月,公司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固定收益业务收入有所增长,推动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
2023年1~6月 | 2022年 | 2021年 |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5.75 | 39.79 | 12.41 | 47.52 | 10.88 | 33.44 | 8.13 |
2.99 | 20.70 | 7.18 | 27.49 | 8.03 | 24.68 | 5.64 |
2.70 | 18.69 | 2.88 | 11.03 | 4.03 | 12.39 | 3.56 |
0.48 | 3.31 | -1.72 | -6.58 | 3.56 | 10.92 | 6.72 |
0.81 | 5.62 | 1.96 | 7.51 | 1.70 | 5.22 | 3.00 |
0.49 | 3.39 | 0.56 | 2.13 | 1.49 | 4.57 | 1.74 |
1.23 | 8.53 | 2.87 | 11.01 | 2.90 | 8.91 | 2.43 |
-0.00 | -0.03 | -0.03 | -0.11 | -0.04 | -0.14 | -0.02 |
14.45 | 100.00 | 26.11 | 100.00 | 32.55 | 100.00 | 31.20 |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020~2022年,受证券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公司投资收益变动较大,使得营业总收入有所波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主要来自于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业务。利息净收入方面,2021年,公司利息净收入同比大幅增加63.91%。2020~2022年,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持续减少,主要是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所致。2023年1~6月,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加2.71亿元,推动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
2020~2022年,公司营业总支出规模较为稳定,业务及管理费是其最主要构成。近年来公司成本收入比整体处于较高水平,成本控制能力有待提升。公司合理计提信用风险预期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规模逐年下降。2020~2022年,受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公司净利润逐年下降,其中,2021年,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和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收入均有所下降,加之业务及管理费继续增长,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 6.28%;2022年,由于投资收益受市场行情影响大幅下降,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43.56%。同期,公司总资产收益率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盈利能力有所弱化。2023年 1~6月,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15.65%。整体来看,公司净利润有所波动,盈利的稳定性有待提升。
2023年1~6月 | 2022年 | 2021年 |
14.45 | 26.11 | 32.55 |
8.13 | 17.75 | 17.90 |
0.68 | 2.09 | 1.99 |
3.17 | 7.10 | 13.40 |
1.74 | -2.92 | -1.58 |
10.09 | 21.41 | 22.77 |
9.85 | 20.86 | 21.64 |
0.07 | 0.10 | 0.78 |
3.83 | 4.65 | 8.24 |
68.14 | 79.88 | 66.49 |
0.94 | 1.25 | 2.46 |
2.14 | 2.76 | 5.26 |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筹资能力
公司外部融资渠道畅通,融资方式丰富,能够对业务开展及债务偿还提供良好保障。
公司融资方式主要有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债务融资方面,公司短期融资渠道主要是同业拆借、转融资、债券回购、发行短期融资券和短期收益凭证;长期融资渠道主要是发行公司债、次级债等。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开展同业拆借额度为人民币63.22亿元,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开展质押式债券回购额度为人民币 160.59亿元。2020~2022年,公司新发行的短期融资券3
和短期收益凭证合计规模分别为5.75亿元、6.30亿元和8.29亿元;新发行的公司债和次级债合计规模分别为 8.00亿元、20.00亿元和 30.00亿元,外部融资渠道畅通。此外,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公开或非公开发行股票进行融资。整体来看,公司融资方式丰富,能够对业务开展及债务偿还形成良好保障。
3、资产质量
公司资产规模稳步增长,以金融投资类资产为主的资产结构整体保持稳定,股票质押业务风险持续压降。
公司资产结构整体保持稳定,2020年末以来,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其中金融投资类资产是公司资产的最主要构成。公司货币资金主要由公司自有资金银行存款和客户资金存款构成,随着客户资金存款变动,货币资金规模有所波动。结算备付金主要为客户备付金,2020年以来不断减少。公司融出资金主要为个人融资融券业务形成的融出资金,融出资金担保物主要为股票,截至2022年末,融出资金减值准备余额为230.15万元。公司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主要由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和债券质押式回购业务形成,2020~2022年末及 2023年6月末,公司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中股票质押式回购余额分别为6.89亿元、5.29亿元、3.00亿元和4.30亿元;同期末,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分别为5.73亿元、4.31亿元、2.56亿元和2.21亿元,风险持续压降。
2023年6月末 | 2022年末 | 2021年末 |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89.46 | 17.84 | 87.57 | 18.32 | 89.37 | 20.71 | 78.57 |
64.42 | 12.85 | 63.22 | 13.22 | 70.86 | 16.42 | 60.88 |
20.03 | 3.99 | 20.26 | 4.24 | 21.55 | 4.99 | 25.39 |
18.29 | 3.65 | 18.76 | 3.92 | 20.04 | 4.64 | 22.96 |
63.10 | 12.58 | 61.17 | 12.80 | 74.82 | 17.34 | 57.63 |
11.95 | 2.38 | 17.90 | 3.74 | 11.05 | 2.56 | 32.28 |
247.72 | 49.40 | 222.57 | 46.56 | 170.52 | 39.52 | 160.64 |
246.49 | 49.15 | 221.27 | 46.29 | 168.86 | 39.14 | 159.78 |
0.55 | 0.11 | 0.55 | 0.12 | 0.70 | 0.16 | 0.86 |
0.68 | 0.14 | 0.75 | 0.16 | 0.96 | 0.22 | - |
17.31 | 3.45 | 18.21 | 3.81 | 17.73 | 4.11 | 15.45 |
449.57 | 89.65 | 427.68 | 89.46 | 385.04 | 89.24 | 369.96 |
501.48 | 100.00 | 478.07 | 100.00 | 431.47 | 100.00 | 406.36 |
2020年末以来,公司金融投资类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由债券、公募基金和股票构成,2023年6月末上述金融工具期末公允价值分别为204.04亿元、18.55亿元和8.914
亿元,受限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为163.45亿元,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占比为66.31%。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其他权益工具主要为对证通股份有限公司、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成新星油田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权益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全部为企业债。
(二)债务及资本结构
公司负债结构较为稳定,随着各项业务拓展及发行债券融资,公司负债总额持续增长,2021年以来,公司自有负债规模有所扩大,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
公司负债以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代理买卖证券款和应付债券为主,近年来负债结构较为稳定。
随着各项业务拓展及发行债券融资,2020年末以来,公司负债总额持续增长。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是公司负债的最主要构成,主要由债券质押式卖出回购业务形成,交易担保物主要为债券。代理买卖证券款主要是个人经纪业务产生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公司拆入资金主要包括转融通融入款项和同业拆入款项,截至2021年末,公司拆入资金均为转融通融入款项。同期末,公司新增发行短期收益凭证,使得应付短期融资款增加5.89亿元。2020~2022年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负债有所波动,主要是债券借贷卖出规模波动所致。截至2022年末,公司应付债券包括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和次级债券,余额分别为47.97亿元和13.35亿元。
4
受限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回购交易质押品、公司以自有资金在推广期认购的由公司作为管理人募集设立的基金
2023年6月末 | 2022年末 | 2021年末 |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 | - | - | - | 6.91 | 2.45 | 9.00 |
10.54 | 3.04 | 6.37 | 1.96 | 5.89 | 2.09 | - |
24.08 | 6.94 | 17.74 | 5.45 | 5.01 | 1.78 | 10.63 |
143.77 | 41.43 | 123.69 | 38.00 | 98.97 | 35.15 | 87.05 |
80.62 | 23.23 | 80.33 | 24.68 | 87.43 | 31.05 | 80.20 |
51.26 | 14.77 | 61.32 | 18.84 | 41.89 | 14.88 | 45.99 |
9.12 | 2.63 | 7.67 | 2.36 | 7.87 | 2.80 | 4.72 |
319.39 | 92.05 | 297.11 | 91.29 | 253.97 | 90.20 | 237.60 |
346.97 | 100.00 | 325.46 | 100.00 | 281.58 | 100.00 | 262.01 |
2020年末,新股发行后公司自有资产实力显著提升,使得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负债率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各项业务拓展,2021年以来,公司自有负债规模有所扩大,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负债率相应有所上升。
表9 2020~2022年末及2023年6月末公司债务结构情况(单位:亿元、%)
2023年6月末 | 2022年末 | 2021年末 |
420.87 | 397.74 | 344.04 |
266.35 | 245.13 | 194.15 |
189.10 | 159.76 | 131.49 |
71.00 | 65.17 | 67.73 |
63.29 | 61.63 | 56.43 |
172.38 | 160.63 | 129.52 |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总有息债务为222.68亿元,主要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和应付债券,5
公司将于1年内到期的有息债务合计161.07亿元,占总有息债务比重为72.33%。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及子公司不存在对合并报表范围以外的对象提供担保的情形。
近年来,公司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相关监管要求,净稳定资金率逐年提升;但另一方面,2021~2022年末,由于次级债计入附属净资本金额减少,公司净资本总额有所下降。
近年来,公司所有者权益规模不断增长。2020年末,得益于新股发行,公司股本增加 7.00亿元、资本公积增加34.59亿元,推动所有者权益快速增长。2021年以来,公司股本及资本公积无变化,每年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及一般风险准备,叠加利润积累,所有者权益略有增长。
2023年6月末 | 2022年末 | 2021年末 |
42.02 | 42.02 | 42.02 |
60.66 | 60.66 | 60.66 |
4.74 | 4.74 | 4.27 |
26.16 | 24.91 | 24.44 |
15.26 | 15.03 | 13.64 |
154.51 | 152.61 | 149.89 |
公司各项业务风险控制指标均符合相关监管要求。截至2020年末,新股发行后公司净资本同比增长64.50%,风险覆盖率随之大幅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有所增强;2021~2022年末,由于存量次级债券剩余期限变化,能够计入附属净资本的金额减少,导致公司净资本总额有所下降,风险覆盖率、净资本/净资产随之下降。
表11 2020~2022年末及2023年6月末公司风险控制指标情况(单位:亿元、%)
监管要求 | 2023年6月末 | 2022年末 | 2021年末 |
- | 92.81 | 91.43 | 98.75 |
- | 143.40 | 142.59 | 139.84 |
≥100.00 | 245.11 | 256.84 | 296.24 |
≥8.00 | 22.15 | 23.25 | 28.47 |
≥20.00 | 64.72 | 64.12 | 70.62 |
≥8.00 | 39.51 | 42.88 | 58.79 |
≥10.00 | 61.04 | 66.87 | 83.24 |
≤100.00 | 7.82 | 7.64 | 4.53 |
≤500.00 | 264.52 | 240.27 | 161.57 |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2020~2022年末,公司通过发行新股、公司债和次级债,可用稳定资金大幅增加,促进公司净稳定资金率逐年提升。2021~2022年末,随着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和交易性金融负债两项合计值的增加,公司流动性覆盖率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表12 2020~2022年末及2023年6月末公司流动性指标情况(单位:%、倍)
监管要求 | 2023年6月末 | 2022年末 | 2021年末 |
≥100.00 | 186.86 | 196.40 | 178.61 |
≥100.00 | 235.63 | 226.03 | 234.52 |
- | 1.86 | 1.91 | 1.92 |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2021年,受债务规模增加的影响,公司EBITDA全部债务比有所下降;2022年,由于利润总额同比下降,公司EBITDA全部债务比和EBITDA利息保障倍数均下降,盈利对债务本息的覆盖能力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S://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