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宏观 > 正文

点亮人间烟火,银行可以做些什么?

“黄浦浪花千尘雪,东方明珠百度春,花满渚,酒满瓯,十里绮罗外滩烟。”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中国的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

这里商业繁荣,人气旺盛,既有记录城市进程的历史建筑,梧桐树下老洋房、老弄堂里石库门、外滩万国建筑群、“网红打卡地”武康大楼等,也有见证城市蝶变的新地标,陆家嘴、大虹桥、北外滩等。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78.99亿元,同比增长16.1%;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2649.56亿元,同比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29.43亿元,同比增长39.6%。

数字的背后,不仅展现着这座城市的繁华和摩登,更是城市烟火气的升腾,是小食店里热气腾腾的早点,是杂货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是科创企业里埋头苦干的研发人员,也是社区健身器材上舞动手臂的市民……车水马龙是城市的正面,人和生活才是它的侧面。

商户、企业、市民、社区……各色灵动的“音符”汇成了城市的旋律。

企业发展,梦想承载压力

上海作为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大大小小的企业、商户在这片热土上萌芽,织成活力之网,科技是其中尤为亮眼的一股。

10月23日,华夏源细胞工程集团(下称“华夏源”)自主研发的治疗用生物制品I类,“ELPIS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准许ELPIS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直接在中、重度活动性炎症性肠病患者上开展多次给药剂量探索研究。

这是ELPIS干细胞新药的又一重大里程碑。回首研发路,华夏源CEO朱灏直言不易:“生物创新药行业素有一句话:一款新药的诞生有‘10年研发、10亿元投资、1/10的成功概率’3个‘10’。从我们的实践看来,10亿元投资远远不够。”怀揣创业理想的同时,朱灏面临资金压力。

在追梦路上,与朱灏有着同样压力的创业者还有很多。尤其是一些起步期、瓶颈期的小微企业,同时面对着着机遇与挑战。比如90后潮汕小伙刘永煌,他在上海江杨水产批发市场有一个档口,两个仓库。

上海江杨市场是上海农产品品类最齐全的批发市场之一,商铺鳞次栉比,摊位整齐排开,是饭店采购食材、市民置办年货、摊贩批发货物的首选之地。“5年前,我租下档口开始创业,主要做象拔蚌批发。”刘永煌回忆称,一开始生意并不好做,慢慢打通供应链,积累老客户,才一步步做起来。

“今年3月,象拔蚌拿货价格不高,供货也充足,我就想抓住机会备一点货,这样一来,资金周转压力就升高了。”刘永煌说,在进货方面,他向国外采购象拔蚌,需要预付一笔不小的定金,而下游收款又是按季结算,一旦资金衔接不上,生意随时可能按下“暂停键”。

“这个行业就是这样,水产品整体价格较高,行情受经济环境影响明显,所以中小商户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尽管如此,刘永煌也希望能“试一把”,毕竟创业多年,已投入太多心力。

金融支持,活水带来希望

点亮人间烟火,银行可以做些什么?

一头是渴望成功的信念,一头是资金压力下失败的风险,是左是右的十字路口,金融起到了关键作用。

2020年,在华夏源进入上市辅导期,同步推进3款产品升级的重要节点,一家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让朱灏看到了转机。原来该行收到了华夏源在“上海青联”公众号填写的青年企业家融资需求申请表,主动前来对接。

彼时,该银行的工作人员看到华夏源提供的报表,也有过犹豫。一头是强劲的综合研发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另一头是典型的中小微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缺营收”特征。

最终,他们前往华夏源进行实地尽调,在深入了解了企业的经营情况、后续还款来源等内容后,确认风险可控,并在7天内完成了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的放款,解了华夏源的燃眉之急。

两年后,华夏源再次面临资金流动性风险,又是这家银行主动延期华夏源400万元授信;随后,该银行又在调研中发现华夏源正处于研发转化的关键阶段,相关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将贷款额度增加到1000万元。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时至今日,这家银行仍是我们唯一一家贷款银行,他们也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过。”朱灏感慨,科创企业背后,正需要这样的金融机构保驾护航。

刘永煌也是幸运的。在最困难的时候,又是这家银行伸手拉了一把,得知这位新市民的困境后,通过下沉式微贷服务,先后两次共贷款80万元,为刘永煌成功纾解了资金紧张的问题,协助其打开新的市场。

“让普惠金融的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这家银行——上海农商银行一直以来的践行。城市里的“烟火气”不断升腾,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的金融服务触角也不断拓展。

2018年上海农商银行面向科技型企业推出的“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计划如今已迭代升级至3.0,“鑫动能”培育库企业超900家,综合授信规模超820亿元,其中已上市公司96家,另有86家培育企业处于辅导备案或拟上市阶段。

而在服务普惠小微方面,至今年三季度末,上海农商银行服务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已近750亿元,贷款户数近4.3万户,从可得性、可负担性、灵活性等方面入手,着力成为小微企业成长的亲密伙伴。

银行开在企业身边、开在梦想身后。

银行服务,生活开出幸福

除了科创企业和个体商户,金融的这股活水还流向了田间地头。“第一口西瓜和水蜜桃”是上海市民每年夏天最期待的事情之一。

“我们从来没想过,靠‘南汇水蜜桃’这五个字就能贷到钱。”上海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陶莉洁感慨道。上海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是“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成员之一,2021年凭借“南汇水蜜桃”地理标志获得上海农商银行商标质押融资贷款400万元,这也是全市首笔“地理标志”赋能商标价值质押融资业务。

“过去通过抵押房产,我们只能获得房产价值70%的贷款金额。”陶莉洁介绍说,“现在不需要抵押房产证了,用‘无形资产’就能贷到更多资金,对我们合作社帮助很大。”

在服务科创、小微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上海农商银行也是实实在在。针对国际化大都市城乡融合发展需求,上海农商银行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将“三农”金融服务的主场优势进一步做强,涉农贷款余额持续保持上海地区市场份额第一。因为每一亩土地、每一株作物,都连接着市民的餐桌、百姓的饮食,离每个人的生活是那么近、那么亲。

每周一上午10点,61岁的吴阿姨都会准时出现在离家不远的上海农商银行三林支行上油棒画课,15个和她年龄相仿的老年人齐聚一堂,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绘画创作。

这是上海农商银行与上海老年大学开设的合作教学点之一,让附近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老年大学的精品课程。

“上课的老师非常具有亲和力,课堂氛围很好,我们学到了不少技能。”谈到上课,吴阿姨的喜悦溢于言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她和同学们一起用油棒画感受到从临摹到创作带来的艺术活力。

将油棒画课开到银行网点里,对于老人们来说,无疑是新鲜而接地气的,大家没有想到,银行还能这样服务普罗大众。

当然更惊喜的不止于此。除了老年大学课程外,上海农商银行的“心家园”社区公益服务项目还为青少年带来了非遗文化、为新手爸妈带来家庭心理辅导、为社区老人带来爱心食堂、为有需要的市民带来名医养身……通过“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上海农商银行将服务范围从网点延伸至乡镇、街道、社区,将服务内容从金融延伸至非金融,通过“商业银行+社会机构+街道社区”模式,在家门口解决社区居民金融和非金融需求。

银行“开”进了社区,更“开”进市民心中。

你有所需,我有所应,民有所想,我有所为。将“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作为企业使命,服务科创、小微、“三农”、社区居民,让这家银行找到了差异化的生态位,为千千万万奋斗在上海的人们带去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作为扎根申城70余年的金融机构,上海农商银行早就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如今,该行营业网点逾360家,员工总数超10000人,是上海网点数量最多的银行之一。网点或开在主干道、或开在写字楼,或贴近社区、或深入村镇……但无不开在有需要的地方。

即便如此,上海农商银行依旧认为,金融服务早已超出物理网点的范畴,只有把银行开在客户的需求点上,开进生活里,才能真正获得客户的信赖和青睐。这份责任与担当,也正是对“金融为民”四个字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