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正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增强信心和底气 我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回升向好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程丹 江聃

贺觉渊 秦燕玲 张达 郭博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本次会议提出的“5个必须坚持”、“3项统筹”、“9大重点”、“4个抓落实”,内涵丰富。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展望明年,稳增长政策效果将继续显现,国内需求有望持续修复,外部环境或有所改善,在政策和市场的驱动下,我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回升向好。

加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意味着在更加广阔的视角看待政策效果,强调不同政策要形成合力,相互促进。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记者表示,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市场信心不仅受经济政策的影响,也可能会受到其他非经济政策影响。所以这次提到了“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体思路。这既能提升政策效果,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在加强政策创新方面,曾刚对记者表示,以推动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水平为例,一方面需要通过更加积极的政策来促进有效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各种政策来引导物价预期。曾刚认为,这需要很多创新的政策工具,不仅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变化要更加针对当下堵点,也需要与其他政策形成合力才能实现。

会议还指出,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财政加力更重质效

改革与化债值得期待

在去年“加力提效”的基础上,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出进一步要求:政策加力但需“适度”,不仅增效更要“提质”。整体来看,2024年的财政政策力度将保持更加积极的态势,同时更加注重政策的效率效果,确保财政更可持续。

在明年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下,财政大幅加力必要性较低。东吴证券(601555)研究所所长助理、宏观首席分析师陶川对记者表示,“适度加力”意味着接下来财政政策的扩张可能偏谨慎。2024年财政可能在年初维持3%的赤字率目标。但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年中仍可通过上调赤字或“准财政”发力。

“‘提质增效’是由当前财政形势紧平衡决定的。”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指出,这要求收入端的减税降费要从追求数量规模型转向效率效果型;支出端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在新的一年里,财政系统不仅要继续做好稳增长与“三保”等工作,还将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指出,当前我国的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具体而言,税制基本稳定,具体税种改革尚待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推进最快,基本框架已经确立;政府间财政关系明确了坚持分税制的改革方向,但具体制度还需优化;与财政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向已经确立,重在实施。

此外,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仍是明年一项重任。在今年地方政府已大力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后,金融系统进一步参与协助化债值得期待。

通胀或成判断货币政策

是否“有效”重要因素

对于明年的货币政策,会议提出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是新说法。不同于以往多次提及的“保持货币供应量(M_[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本次会议新增了要与“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在当前我国物价水平低位运行的背景下,这或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将推动通胀水平适度回升。

至于何为价格水平的预期目标?国际主要央行均将通胀的中长期目标设定在2%左右,相比之下,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今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同比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中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认为,物价走势是影响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物价不断走低,这为我国实施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创造了条件。叠加美联储或将结束加息周期,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内外约束进一步减少。未来,是否进一步宽松或者降准降息主要还是取决于在“经济发展、风险防范”等多重发展目标的权衡选择。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表示,会议侧重强调货币政策在稳定价格水平预期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胀或成为下一阶段判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2023年以来,物价持续低位运行,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有望适度发力,推动物价水平温和上升。

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预计2024年信用扩张“量稳速降、节奏平稳”,新增人民币贷款预计在23万亿元~24万亿元左右。此外,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盘活存量金融资源,预计明年货币社融增速向名义GDP增速靠拢,M_[2]增速或有所回落,M_[2]与社融增速“剪刀差”有望逐步收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增强信心和底气 我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回升向好

“为使政策效果更为‘有效’,下一步也将强化货币政策和财政、产业、区域、科技政策等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盘活被低效、无效占用的金融资源,实现信贷结构‘有增有减’、融资结构‘有升有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310328)。”温彬称。

支持科技创新

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秦培景表示,科技创新在经济工作会议中被重点提及,结合今年高层对科技工作的调研和指示,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或达到历史新高度。

具体目标来看,一方面科技创新是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具体措施来看,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领域仍需新型举国体制进行科研攻关,重点关注资金支持、人才建设、项目主体和研发环境四方面。

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突出特征,对于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科技创新具有天然优势。今年以来,以全面注册制改革启动为标志,证监会加大了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助力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

截至12月12日,年内约有300家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超3431亿元。其中,科创板、创业板拿下超七成募资份额,双创板块“主阵地”创新活力奔涌,信息技术、材料、医疗保健等行业募资额排名居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更加突出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定位。

记者了解到,证监会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系统工程,初步形成了“1+N+X”的政策框架。其中一个“N”正在制定当中,即资本市场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方案,该方案重点是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差异化制度安排,优先支持产业链供应链“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助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打造战略性现代化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秦培景表示,基于科技创新在产业体系和供应链中的作用,预计支持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将持续加力。

形成消费和投资

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去年底以来,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成为诸多宏观政策制定出台的重要切入点。与此前宏观政策分别从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不同,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对此,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投资既是当下的需求又是未来的供给,如果当期为了扩大需求过度提升投资,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未来的供需格局。因此,本次会议进一步强调的是二者相互促进的循环,更加强调二者的均衡。

具体到投资领域来看,会议明确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同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11月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就是要坚持初衷、回归本源,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日前指出,新机制明确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将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推动民间投资结构持续优化调整。

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

是明年重要任务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房地产的表述放在了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部分,并且着墨较多,显示了党中央对房地产领域风险的高度重视和化解房地产风险的决心。

会议强调,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仍是2024年重要目标,企业资金支持政策有望进一步落地见效。

陈文静指出,当前,房地产风险主要体现在房企债务化解、项目保交付等方面,预计2024年企业端资金支持政策有望继续细化落实。另外,化解房企风险仍需要推动企业恢复自身造血,市场销售实质性修复是改善企业资金面的关键,而销售市场好转仍需要需求端政策继续托底发力,预计2024年一线城市将继续优化限购政策,核心二线城市有望全面取消限购,更多低能级城市或通过发放购房补贴等方式促进购房需求释放。

会议还提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三大工程”既是新模式的抓手,也是房地产稳中求进的着力点。新时期住建系统的“三大工程”都是在供给侧改革做文章以匹配需求,并与扩大房地产内需结合。

对外开放步履不停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会议还强调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今年以来,我国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持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供助力,有效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着力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贸易强国建设不断加快。今年以来,我国积极推进货物贸易优化升级,积极扩大进口,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推动服务贸易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健全数字贸易治理体系。

金融对外开放脚步加速。随着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进,外资来华展业的诸多限制被取消。

以首家外资全资券商渣打证券为例,12月11日,该券商已经获得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并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展业。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我国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为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工作指明了方向。可以预期,我国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歇。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

夯实社会稳定“压舱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做好稳就业工作,事关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事关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推动稳就业政策持续显效,但当前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会议强调,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晓萍认为,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经济发展。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是拉动就业增长的关键所在。同时,服务业加快恢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达到55.1%,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带动力不断增强。

“数字经济创造新岗位和新行业,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认为,面向未来,相关各方应从提高对数字经济发展的认识、提升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提升人才职业化的素质和能力、完善平台就业社会保障、加强人力资源数据平台建设等五个方面发力,促进新经济、新业态、新就业联动发展。